生活格子

 找回密碼
 註冊
搜索
請順便告知診所是生活格子的忠實網友(水人幫餓勢力).希望終有1天能讓所有醫生禮遇.(如果沒有速回報.將註記之)line:94im台北背包客棧住宿| 國際台北青年旅館| backpackers| 通舖上下舖| taipeihostels| 短期租屋酒店公寓| 飯店旅館
查看: 1610|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收起左側

[美容討論] 保濕與植物油的第三次討論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1-3-24 15:16:02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如果您在海外,想要訂閱本部落格電子報,以便更方便地閱讀全文/超連結,煩請點擊這裏
補充說明:

有機會與幾位中國朋友討論,於是開始有了問答
近來北京天氣十分乾燥,不少皮膚極為乾燥的讀者反映,用了什麼保養品都不管用,還容易出血過敏的情況,我在您的blog看到一篇關於植物油護膚的文章(關於食用植物油的討論),請問使用植物油護膚可行嗎?您贊成那位四川醫生的說法嗎?
這個問題要分成幾段討論:


「用了什麼保養品都不管用,還容易出血過敏」:這就是我的疑問了。就傳統皮膚科學與保養品學下手,即便「用了什麼保養品都不管用」,也不至於「容易出血過敏」。更深一步談,「出血」也許是保養品的滋潤度不夠,使得皮膚繼續乾燥、亀裂;然而「過敏」,就是謎團了
①之①
所謂「過敏」,是不是乾癢的另外一種表現?如果是,答案當然是「尋找更滋潤的保養品」。
①之②
也有一個可能是「在極乾燥皮膚上,尚未補水前,就給予極油膩結構,造成油水差異刺激」;這種狀況的解法就是「先予補水,再予鎖水」。
①之③
如果不是乾癢,真的是對成分過敏,這就更難理解一般滋潤保養品的設計,必然添加油脂或某些類似成分(有些不喜歡油脂,會用高分子膠類取代<=成分不是我的專業,不越俎代庖),而且通常設計得較為濃稠。這樣的結構比較穩定,需要的防腐與乳化成分也比較少;加上油脂厚重,滲透性較差;立即過敏的機率實在不高。
①之④
考慮到各種可能的機率,這個問題暫時的分析結果傾向第二個:「先補水,後鎖水」。

推薦食用植物油護膚,還是源自於醫師的「潔癖」:市售護膚油,無論如何宣稱天然,多少都有防腐劑,否則無法防止氧化與細菌侵害。防腐劑不是原罪,「防腐劑的過度使用」才是問題。然而沒有長期追蹤數據的支持,我們無法判斷現今所謂「合理的防腐建議劑量」,究竟會不會因為長期使用而出現不可預期風險?臨床中看到太多可疑的化學傷害與相關歷史教訓。如果再考慮乾燥亀裂的角質結構,長期且大量滲入是極為可能的。因此才建議使用食用植物油至少避開過量防腐劑的風險
使用食用植物油時,個人建議的是「容易取得、便宜」。至於四川劉醫師的更細部分析,我沒有正面或反面意見劉院長的意見算是是這個建議的進階版本;我的建議「目的」僅僅是食用植物油,只要不屬於太飽和型的油脂,不會堵塞毛孔,也能夠達到滋潤目的,就滿足了我所有的要求。劉院長注意到各種植物油之間的差異與優點,當然是更有趣的切入。總而言之,只要確認「食品級,沒有過量防腐與乳化劑添加風險」,至於增加劉院長的意見,就是「多多益善」了。
補充二個建議:

非飽和型植物油確實容易氧化,這是是個缺點。因此有朋友建議「使用氫化後的植物油」,這點我表示反對,原因已經在「身體細胞不喜歡,皮膚細胞也不會喜歡」文中解釋過了:氫化油對活細胞未必友善。

非飽和型植物油通常不夠濃稠,如果非得在非常乾燥的環境中使用,必然要多次、頻繁地使用。這個行為相對麻煩。因此最佳的設計是「尋找經過肌膚監測確認長期安全的、較為濃稠的霜狀產品」,又保留了安全特徵,又符合臨床簡單、實用、易取得的目的。


補充閱讀:

關於食用植物油的討論
身體細胞不喜歡,皮膚細胞也不會喜歡=「在臉上塗抹食用植物油」的後續討論
化妝品的油耗味=張麗卿老師格文引用
使用保濕產品的風險來源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閉

熱門主題上一條 /10 下一條

有名分很多種:94愛醫學美容| 整形| 韓風| 大愛| 隆鼻價格比較| 平價雙眼皮| 優醫師請開版| 94im

聯繫我們|手機版|小黑屋|生活格子 | 整形 | 醫學美容

GMT+8, 2024-6-5 19:12 , Processed in 0.023516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