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格子

 找回密碼
 註冊
搜索
請順便告知診所是生活格子的忠實網友(水人幫餓勢力).希望終有1天能讓所有醫生禮遇.(如果沒有速回報.將註記之)line:94im台北背包客棧住宿| 國際台北青年旅館| backpackers| 通舖上下舖| taipeihostels| 短期租屋酒店公寓| 飯店旅館
查看: 1388|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收起左側

[雷射美容] 使用防曬乳,結果變更黑?細談防曬產品的「功與過」=上海週末畫報邀稿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1-6-29 21:35:31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某位朋友初診,臉色異常黧黑,還伴隨明顯發紅等炎症現象。她想知道「為什麼去了一趟東南亞,就變成這個樣子?」
類似狀況並不罕見;更離奇的是,隨著社會上愈來愈重視防曬乳的必要性,隨著「防曬乳紫外線防護值愈高愈好」、「防曬乳不是擦了就算了,要一小時擦一次」的震天聲浪,這種類似敏感發作的病況愈常見,也愈嚴重
為什麼已經使用防曬乳了,卻仍舊曬傷?或者更細緻地思考;使用防曬乳的臉部,曬傷、發炎的狀況竟然比脖子、胸口等區域更明顯?
面對上述的問題,我們要從二個方面討論:「防曬乳是否發揮了作用?」,以及「防曬乳有沒有可能幫倒忙?」後者,是一般醫師與廠家容易忽略的盲點。
防曬產品效能之一:SPF

要談「防曬乳是否發揮了作用?」,一定要從SPF值(UVB日光防禦係數;Sun Protection Factor)與PA值(UVA-防護指標;Protection Grade of UVA)談起。
UVB雖然含量只有UVA1/100,卻因為能量較強,曝曬一陣子就容易出現曬紅、疼痛等曬傷現象。UVA能量因為較低,連續幾年沉痾久曬才出現皺紋、乾燥等「相對沉默的老化反應」,晚近才引起人們的重視。
容易曬紅、曬傷的UVB,人類發展出的相對監測數值就是SPF值。這個數值的定義方式是「使用某防曬產品後,可以延緩曝曬後發紅反應的單位時間比例」。更簡單地說,就是不擦A產品,曝曬十分鐘之後紅腫;擦了A產品,曝曬一百分鐘「才」紅腫;這樣算來,A產品使皮膚的防曬能力增加了十倍,SPF值就定為10;依此類推。
SPF值愈高,防禦力愈好?

如果我們繼續推算:SPF防禦力十倍的產品(SPF 10),就是「可以延長皮膚十個單位時間的抗曬能力」。換句話說,「總共曝曬了十個單位時間,才等於原來的曝曬量。每單位時間的被曝曬量,只有原來的1/10」。更簡潔地說,SPF 10的產品,可以在每個單位時間隔離9/10的紫外線量,只讓1/10的紫外線通過。這樣算來,SPF 10的產品,紫外線隔離率是9/10;也就是90%
繼續討論下去,SPF 15產品的每單位時間隔離了14/15的紫外線,隔離率是14/15=93.3%SPF 3029/30=96.6%SPF 10099/100=99%。更神奇的、夢想中的SPF 100萬不過是999999/1000000=99.9999%!畫成圖形,就是各位熟悉的「滿足曲線圖」。
從曲線圖中,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SPF值每提高一倍,防禦力的增加並不是一倍。而且隨著SPF值的提高,防禦力的增加明顯下滑。如果各位還聽不懂相較於SPF 30產品,「神奇的SPF 100萬防曬產品」增加的防禦力竟然不過是3.3999%
稍微談談UVA的防護「亂象」

自從1996年日本或裝品工業協會技術委員會擬定UVA防曬指數PA值,一方面由於UVA的傷害隱微難測,另方面也因為PA值只監測320~340 nm這麼窄波段UVA的防禦表現;許多機構不認同這樣的窄波域測量指標,紛紛推出自己的UVA防禦指標。有同屬儀器測量(體外測量,in vitro)的PFA值,有體內測量的(in vivo)的IPDPPDIPFUVA-PF等。這些數值或者拉大UVA測量頻寬,或者測量變黑後的黑色素細胞反應、黑化程度、免疫細胞抑制現象等。基本上都是比較學術性的想法。目前國際上確實還沒有出現UVA的公認防禦指標。與SPF相同的是,PAPFAIPD PPDIPFUVA-PFUVA防曬指數,也有類似「高指數不代表等比例高防禦力」的情況出現。
「防曬係數愈高愈好」是真的嗎?

也許是媒體溝通效應,也許是標準答案容易為人接受;我們常常看到醫師或廠商大聲疾呼「防曬係數愈高愈高」。然而醫學是科學的一環,所言所行應當講求證據。從上面的討論中,我們至少清楚認知「防曬係數的增長,並不等比例地增加防曬能力」這個事實。在這個理性世界中,接下來要討論的「防曬係數的增長,我們需要付出什麼代價?」
人類使用的防曬成分主要分為二類:物理性防曬成分與化學性防曬成分。物理性防曬成分的作用原理非常簡單:遮蔽。我們既然躲在山洞中可以遮陽,躲在大石頭後面可以遮陽;將石頭磨成細粉,黏貼在皮膚上,當然也可以遮陽。這就是物理遮蔽的基本原理。
化學性防曬成分就複雜些;人類發現某些化學結構會吸收紫外線,將它轉化為傷害性較小的可見光或紅外線。因此將這些化學物質添加於產品之中;或者為人類提供防曬功能,或者保護產品中的活性成分免於損耗。這是化學性防曬的基本原理。
化學性防曬成分還有一個好處:它的材質往往比較稀薄、無色;對於彩妝族來說,物理性防曬品的遮光效應,可能將彩妝的「玫瑰紅色」變成「豬肝紅色」。使用化學性防曬成分,這方面的困擾就低一些。
無論是物理性防曬成分,或者化學性防曬成分;「提高防曬係數」的唯一作法就是拉高成分的添加濃度。「增加防曬成分濃度」除增加了經濟成本外,也增加了肌膚的健康風險
「增加防曬成分濃度」的健康風險

2011年的今天,醫學界與保養品界對化學性防曬成分的人體風險已有共識。加上2010年瑞士國家研究計畫的一篇「Study links presenceof UV filters in human milk with cosmetics use」報告,指出化學性防曬成分可以為人體吸收,最後經由母乳排出;人群檢出率竟然高達85%。廠商們開始運用「高分子聚合物薄膜」之類「防滲入配方概念」,想方設法減少化學防曬成分對皮膚的直接接觸。另一方面,愈來愈多的敏感肌膚,也使廠商開始轉向銷售物理性防曬產品。終究後者的過敏與刺激機率更小些
然而物理性防曬成分就沒有風險了嗎?
面對「物理性防曬產品」,我們還是必須理智地做幾點思考:
1.
物理性防曬成分必然是粉體,因此還是有堵塞毛孔,造成酸性保護膜的生成障礙;因而出現粉刺、痘痘的可能。
2.
對於防汗、防洗的防曬產品,這種對毛孔的堵塞會更加明顯。(<=然而不防汗、不防洗的化學性防曬產品,又可能增加化學防曬成分的滲入
3.
即便物理性防曬成分相對安全;物理性防曬「產品」中不僅僅是物理性防曬成分,還有防腐劑、介面活性劑等等副成分。換句話說,使用污水煮出來的餛飩湯,仍舊是不合格的餛飩湯。
經過這樣嚴密思考,您可以發現「增加防曬係數」的想法,無論從「增加化學性防曬成分濃度,導致刺激與毒性增加」「增加物理性防曬成分濃度,導致酸性保護膜受損」來看,都是得不償失的!
愈防曬,愈黑!?

除了這種「防曬乳可能幫倒忙?」的疑慮之外,經過肌膚監測的實戰經驗,我們還發現了「防曬乳使皮膚修復更困難,結果更容易變黑」的獨特思維。
文章開頭提到那位朋友的「黧黑膚色與明顯發炎反應」;幾年的肌膚監測經驗告訴我們,可能情況有三種:

使用的防曬產品係數不足,導致保護力不夠,因此又曬紅、又曬黑

使用的防曬產品係數是夠的,但是使用的化學性防曬產品,其中化學防曬成分引起發炎,導致發炎變紅,繼而變黑

使用的防曬產品係數是夠的,但是使用的物理性防曬成分堵塞毛孔,破壞了酸性保護膜的天然存在。乾燥的角質難以自然脫落;這些角質帶著黑色素顆粒堆積在皮膚外層,形成暗沉與黧黑。也就是「卡斑現象」。加上物理性防曬產品的「副成分」刺激皮膚,結果還是發炎、紅腫
上述三種狀況都是邏輯中可能發生的;隨著敏感肌膚愈來愈多,人們或許注意到了化學性防曬成分對皮膚的風險,卻往往忽略了「物理性防曬成分對已經敏感、酸性保護膜缺失肌膚的修復延遲現象」。後者也是我們在肌膚監測門診中常常發現的錯誤。
誠懇的建議

結論:

討論了這麼多,各位也許頭腦清晰,也許感覺十分混亂。為各位整理思緒,本來就是作者的責任

防曬不僅僅是防曬品,更重要的是防曬心態

錯誤的防曬產品,可能讓您「愈防曬,喻發炎、愈黑」

真理其實非常簡單一旦偏離了真理,錯誤的行為必然導致錯誤的傷害。這是醫師不應該忽略的公眾醫學教育,這是我們應該背負的重要責任。
補充閱讀: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閉

熱門主題上一條 /10 下一條

有名分很多種:94愛醫學美容| 整形| 韓風| 大愛| 隆鼻價格比較| 平價雙眼皮| 優醫師請開版| 94im

聯繫我們|手機版|小黑屋|生活格子 | 整形 | 醫學美容

GMT+8, 2024-5-8 02:57 , Processed in 0.017438 second(s), 3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