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格子

 找回密碼
 註冊
搜索
請順便告知診所是生活格子的忠實網友(水人幫餓勢力).希望終有1天能讓所有醫生禮遇.(如果沒有速回報.將註記之)line:94im台北背包客棧住宿| 國際台北青年旅館| backpackers| 通舖上下舖| taipeihostels| 短期租屋酒店公寓| 飯店旅館
查看: 1600|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收起左側

[皮膚] 令人抓狂的皮膚病Ⅱ

[複製鏈接]

1040

主題

2068

帖子

5882

積分

論壇元老

Rank: 8Rank: 8

積分
5882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09-7-6 19:54:39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一般皮膚病病變發生的時間, 會與天氣的氣温成正比上升.  當氣温超過35 度後,  大量的皮膚病患者出現.  而且這類的皮膚病更會因為日曬與高温而加重病情.  它會不斷地擴大, 並自體自行感染擴散至全身. 天氣愈熱, 愈發奇癢,因為抓癢, 皮破流血又感染上其它病菌外, 因而擴有範圍, 並傳遞給他人;夜間病情會加重, 導致無法睡眠. 這是一種令人極度不安,失眠且分秒痛苦的病症.   它也是一種像感冒一樣, 極易傳染, 因此, 非常多的人得了頑固而可怕的皮膚病, 它也包括香港腳.

這次, 我看到病例是如上圖的現象.  我把它叫 "中毒性皮膚病".
上圖這皮膚看起來已不太像皮膚.  倒像已遭到極大傷害及正在嚴重發炎的紅腫皮膚. 這個模樣, 並非普通的皮膚過敏及被寄生而已.  因為它不會自行消失, 卻反而是愈發的嚴重及擴大.  反觀,  皮膚過敏症是皮膚對過敏原的過敏反應, 一旦清洗, 一陣子後會消失.  但經常地反覆出現, 愈發嚴重. 而被寄生的皮膚,會呈現塊狀聚集的現象,並發生在皮膚摺紋較多處,如脖子.   
在醫院裡,對第五類的皮膚症狀有幾種說法.
第一種, 有皮膚科醫師如此解釋:  因為身體的自律神經出現問題, 因此連鎖反應, 造成了皮膚症的症狀出現, 所以, 要針對自律神經作調整及醫治.    
第二種, 其它皮膚科醫師則說,   因為食用了某些食物, 這些食物的成份, 造成人體的淋巴組織攻擊自體皮膚.  因此, 得了如此的皮膚症狀.
不管如何, 醫院開出了抗生素, 並可能加入了安眠作用的藥物.  嚴重者, 要直接打針治療.  這些化學藥物會對人體產生其它的傷害, 如吃了會啫睡, 口乾舌燥 (因肝火上升), 胃痛, 頭痛, 噁心, 嘔吐, 食慾增加而導致發胖, 消化不良等副作用.
我的家人, 便得了這樣的第五類皮膚病症.  吃了藥, 整天昏睡不醒.   抺上了醫院開出的藥膏,止了一會的癢. 結果是,愈發的嚴重. 並未有減輕的現象.
我看這第五類皮膚病症, 像極了我在澳洲家裡被毒蜘蛛咬到一樣: 紅腫, 奇癢及高熱 (被毒蜘蛛咬傷).  這二者的症狀, 竟會極度相像, 但被毒蜘蛛咬到,還伴有會極度刺心之痛, 可是範圍只有被咬的部位, 最後可能會導致截肢.  但第五類皮膚病卻有對稱性的皮膚位置發炎, 即左右手對稱皮膚位置.

但二者, 都好不到那兒去.  在台灣會得皮膚病可能性大,  因為潮濕而高熱.  而在澳洲, 乾燥較不易得皮膚病.   記得我今年到紐西蘭一遊時,  住在乳牛農場,  主人的親人,蘇 (SUE), 便有皮膚病症.   因為聽我澳洲的朋友說,我治好了他長期所患的 "足部習性皮膚潰爛症".  因此, 請求我也幫忙她治療.  
今天, 我突然頓悟, 這種極類似的症狀, 一個在紐西蘭, 一個在台灣.  二地共同點是,  經常下雨, 海島型氣候, 濕熱潮濕地, 但紐西蘭氣温較低.  潮濕成為了共同的環境要點.
這位紐西蘭人, 她的皮膚的症狀與相片極像, 但因為經年未治癒, 已經擴大到全身四肢與腹部, 頭皮.  所以, 她經年叫天不應.   到了各地就醫, 仍無法痊癒.  靠著香港來的某藥,只能止一時的癢,但仍復發.  紐西蘭的醫生便說, 因為她年紀大了 (65歲), 所以, 這是一種老年疾病, 因為皮下組織變薄了, 所以, 是絶對無法醫治的.  結果, 我幫她在二天內作密集治療,已有80%的痊癒效果了.

我使用的東西, 並非化學藥物, 而是使用芳香植物, 對患者進行芳香療法 (Aromatherapy) 。芳香療法事實上適用於任何人.  只是若要對人施以治療, 是因為我持有國際芳香療法執照, 並且參與了實際臨床實驗與製造, 而且知道那些精油具有毒性與它們的相容度, 所以才會選用這種自然的治療方法.
這些芳香植物的萃取液, 被叫精油 (Essential oils).  現在許許多多的所謂植物性藥物, 即是以藥用植物的萃取液為基材.  這些天然的藥材,  只要能控制其用量, 即使含有一點毒性, 有些卻反而成為極難治療病症的良藥, 如大麻或尤加利.  使用芳香植物萃取物,並不是說我發展了一種藥物來對治某種皮膚病. 而是依據經驗法則 (Experience Formula), 試著將數種具有某些特定療效的芳香植物萃取液,利用它們的碳分子重新結合產生的新的共效. 這種方法不用經過由分子的開創過程 ( creating process ),  卻是使其碳分子自然地重組 (Reconstructing) 而形成新的分子化學結構, 並以實驗與經驗為基礎,試用於患者皮膚上. 治療的同時,也在觀察並找尋更合宜的方法與解答.這種芳香分子的調合物的效果,依使用的種類及份量,每次都會不同,也會改變.

反觀,若使用化學藥物來對治黴菌,使用青黴素或類固醇, 也許在使用量20ml - 30ml 後可以見效.  但相同位置皮膚, 因為已遭感染, 所以日後, 該位皮膚會很容易地再次被感染.   使用藥物治療, 效果可能很快, 但那些病菌會對該藥物呈現自然增強演化, 以抵抗所貫用的藥物.  下次再感染時, 未必相同的藥物得以見效. 此外, 類固醇等藥物對身體有害.  結果, 醫了皮膚, 傷了腎臟.
(資料來源:網路)
[ 本帖最後由 美容好康 於 2009-7-6 19:59 編輯 ]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閉

熱門主題上一條 /10 下一條

有名分很多種:94愛醫學美容| 整形| 韓風| 大愛| 隆鼻價格比較| 平價雙眼皮| 優醫師請開版| 94im

聯繫我們|手機版|小黑屋|生活格子 | 整形 | 醫學美容

GMT+8, 2024-6-2 10:09 , Processed in 0.040388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