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格子

標題: 肉毒桿菌素能幫助改善中風身體硬梆梆的現象 [打印本頁]

作者: 到茶局老大    時間: 2013-3-18 15:59
標題: 肉毒桿菌素能幫助改善中風身體硬梆梆的現象
肉毒桿菌素能幫助改善中風身體硬梆梆的現象

來自蕃薯藤新聞
喔喔
肉毒桿菌還真不錯
除了醫美
還能改善中風導致的身體僵硬

-----

2013/03/09



國立成功大學醫院斗六分院召開「中風身體硬梆梆,肉毒桿菌素助改善」記者會,由副院長陳琮琳、復健科賴旻信醫師說明,指出因腦中風合併左邊肢體無力、手腳肌肉痙攣僵硬、手肘、手腕及手指屈曲狀況,目前可改變以前手術切筋放鬆的方法而使用肉毒桿菌素幫助改善,且以超音波導引正確注射位置,效果更佳。每次注射約3∼3.5劑,藥效約半年左右,惟因價格昂貴每劑約需新台幣一萬元、必需申請經健保局核准後始能注射(給付),每位患者一年劑量約10劑。

陳琮琳副院長(圖一左)、復健科賴旻信醫師(圖一右)分別指出,六十五歲的黃先生八個月前因腦中風合併左邊肢體無力,長期在成大醫院斗六分院復健科接受復健治療。二個月前,左邊手腳肌肉痙攣僵硬狀況每況愈下,走路緩慢,且走路時左肩關節內收,左邊手肘、手腕及手指屈曲,左腳維持僵直,導致走路時容易跌倒。

經復健科賴旻信醫師的評估,讓黃先生接受超音波導引肉毒桿菌素肌肉注射,目前手肘已能伸直拿東西,手部功能大幅進步,走路姿勢也有改善。黃先生說自己中風後舉步維艱,手無法伸直拿助行器,因而被迫減少外出,經超音波導引肉毒桿菌素肌肉注射與復健治療後,現在他一次可以走約一百公尺,也能自己伸手拿東西了。

成大斗六分院復健科賴旻信醫師指出,在台灣,腦中風位居十大死因第二位,每年約有1萬到1萬5千人因腦血管疾病死亡;八成患者為六十五歲或以上的長者,然而大部分中風的患者並不會因而馬上死亡,多數患者皆能存活數十年,因此中風後的併發症治療是相當重要的課題。

賴旻信醫師表示,中風患者在中風後,一開始常會出現半邊無力的現象,待病況穩定後,肢體的肌肉力量會逐漸恢復。然而,隨著肌肉張力的增加,有些中風患者於中風後三個月可能會出現肌肉痙攣,原因是因為腦部神經內的上運動神經元受損,肌肉張力雖強,但無法控制肌肉活動,導致手腳活動緩慢、容易跌倒,甚至關節僵硬變形,最後連病人換尿片或穿衣服,都需強行將屈曲的關節拉開,過程需要用力拉開病人的關節,造成病人疼痛。另外,有些患者腕部與手掌伸展困難,手掌握拳無法張開,造成手部功能下降,其指甲常因此無法修剪,導致過長而插入手掌,造成關節僵硬、皮膚潰爛與感染。

賴旻信醫師說,一般中風患者在接受肉毒桿菌素肌肉注射之前不須作特別的準備,注射後不適感非常輕微,藥物安全範圍相當高,注射後約三至五天就逐漸發揮作用。肉毒桿菌素肌肉注射能使肌肉張力降低一段時間,讓張力過強的肌肉放鬆,其效果約可維持三至六個月,所以每隔一段時間需再注射。然而肉毒桿菌素相當昂貴,因此健保局規定中風發生後,經復健至少6個月以上,若仍有手臂痙攣的情況,且痙攣程度達2或3級而影響其日常活動,必須先由醫師向健保局提出事前審查,核准後方得使用。
正因為肉毒桿菌素相當昂貴,健保局所給付的藥物劑量有限,因此如何在最適宜的劑量下,精準注射到目標肌肉是相當重要的。賴醫師談到,成大醫院斗六分院復健科的肉毒桿菌素注射是以肌肉骨骼軟組織超音波來當作導引注射,能精確的將肉毒桿菌素注射到正確的目標肌群,以最準確經濟的方式得到治療的最大效果。

賴旻信醫師提醒,中風痙攣的治療需要醫師細心的診治,除了搭配藥物與輔具外,病人也需要有耐心的在復健科接受長期且密集的復健治療,而家人的支持與鼓勵更是不可或缺,讓成大斗六分院復健科醫療團隊一起和您努力克服痙攣的問題。




歡迎光臨 生活格子 (http://bbs.105life.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