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格子

標題: 為什麼保養品「長期使用有危險」?=談「實驗室數據」與「長期追蹤PMS數據」 [打印本頁]

作者: 極緻皮膚科    時間: 2011-3-15 16:28
標題: 為什麼保養品「長期使用有危險」?=談「實驗室數據」與「長期追蹤PMS數據」
(如果您在海外,想要訂閱本部落格電子報,以便更方便地閱讀全文/超連結,煩請點擊這裏
推行肌膚監測以來,我們發現許多市售保養品的長期風險。這些風險其實也是敏感與酒糟肌膚的絕大部分來源藉著教導患者避開這些風險,我們取得「酒糟絕對改善,可望痊癒」的成就。
然而,令患者與媒體朋友最常疑惑、無法置信的就是:這些保養品不是都有實驗室數據證明嗎?
成分到產品=談「實驗室數據」的來源

剖析保養品風險,就要從最基礎的成分下手。以大家最熟悉的左旋C為例;生產廠商確實會提供「添加多少為安全劑量、多少為刺激劑量,在什麼酸鹼環境pH值下添加最具活性」之類的短期實驗數據。所謂「短期」,也就是「經過幾個月最多二到三年二百隻以下的動物實驗後,人類所觀察到的作用與副作用」。
(如果您理解「實驗室規模與費用」,就知道上述數據已經算「長時間、大規模」的了~
然而某廠商販售該成分到製造商,後者的工廠在這個左旋C之外,究竟又添加了什麼附屬成分?這些成分間交互作用如何?這些數據的產生時間又更短了雖然不是保養品製造專家,依照個人對藥品成分間交互作用理解的推論,前者往往來自臨床經驗後的反省;保養品成分交戶反應的數據可能更殘缺而不完整
最簡單的保養品也需要至少八到十種成分。當它們最終混製成保養品;這個「已經略顯複雜」的終端產品還要經過容器填充。容器與終端產品的交互作用也沒有太多嚴謹數據可供參酌。最常見就是「應該安全」的假設。保養品製造廠商對這種「應該安全」的對應方式就是「留樣」每個批次留下部分樣本,觀察幾個月到三年的保存期。後者勉強也稱為「實驗室數據」。
換句話說:從成分到產品,最終到容器包裝;我們所依賴保護自我的的「實驗數據」都是短期,往往殘缺
PMS:至少數萬人與數年的追蹤觀察

醫學界對藥品的上市後監測(PMS)補足了這個缺憾。藉由臨床醫師對於藥品的永久觀察(藥品上市多久,觀察多久),全世界的醫師(<=全世界!)共同補足了藥品使用的不可知功效與風險。藉由PMS機制,人類學習到Aspirin不僅僅止痛,還可以預防心血栓;最新的報告是「對於某些癌症可能有預防能力」。這些Aspirin上市近五十年才知道的「好處」,就是醫學界長期監測的結果。
另一方面,許多藥物信誓旦旦地上市,比方說治療孕吐的thalidomide。經過一段時間使用之後,醫師發現這個藥物會導致胎兒畸形,於是立即踩了煞車。最近減肥sibutramine的新聞,再度提醒我們「上市十七年後,人類才知道這個藥物可能造成中風」的事實。這也是長期、全方位監控的結果。
類似的藥物回收案例,每年都要發生個幾十、上百次PMS對人類保護的重要性,不言可喻。
歷史教訓,如山證據

美容保養,甚至所謂「醫學」美容,長久以來的基礎知識偏向於實驗室數據某些實驗室給出數據,所有人依樣說明。姑且不論這些實驗室的誠信,光是「少數醫師、侷限時間、有限樣本」所得到的結果,就讓我們疑惑「會不會重蹈thalidomidesibutramine這些錯誤的覆轍」。
當今敏感性肌膚愈來愈多,所有專業與非專業人士都看到「好皮膚變敏感、敏感皮膚變酒糟、酒糟皮膚更惡化」的臨床現象。藉著幾年肌膚監測與實際追蹤的經驗,我們發現整個產業的基礎邏輯是不完整的
「醫學」美容的定義應當是:以醫學邏輯、倫理與操作的美容行為。從上述的分析,各位可以發現無論是普通保養品或「醫學美容」保養品,完全沒有任何「醫學追蹤的PMS邏輯」。就像孕婦專用藥品導致畸胎的歷史,這些「短期安全」但「交互作用不清楚」的產品,長期使用會不會出現「敏感肌膚專用產品導致肌膚更加敏感」的荒謬現象,誰也沒有把握!?
這樣「沒有把握」的保養品之所以存在、茁壯,主要因為我們忽略了「被吸收的保養品=會作用的藥品」這個鐵一般的事實:「保養品成分滲入肌膚」的文獻早已堆積如山,我們怎麼會愚蠢到忽略「這些滲透的成分,對於身體必然出現正向或負向作用」的定律。
肌膚監測:大量的、長久的PMS數據

相較於實驗室的少數、短期樣本,肌膚監測是一個不斷的、大量的、恆久性的監控。這些年累積下來的經驗,很清楚地告訴我們:相信短期數據,就像「以興奮性的毒品治療憂鬱」,看似正確,其實充滿風險
這是我們必須負責的時代今日你我存在的意義,在於創造明日他人不再受苦的未來。請各位與我們協力推動肌膚監測當所有醫師都監測保養品時,保養品將像藥品一樣,不僅短期安全,也有長期保障
那一天,保養品將真正成為保養品,長期使用不再危險這是專業醫療人員必要達成的使命與夢想!
補充閱讀:

化妝品成分也需要上市後監測PMS
肌膚監測是否可以預測保養品
成分表上看不到的秘密:不純物
每天低劑量阿斯匹靈可抗癌=廣告/新聞閱讀
人乳樣品中發現化妝品防曬成分=論壇譯文引介
化妝品化學毒物質恐引憂鬱症=廣告/新聞閱讀
使用保濕產品的風險來源




歡迎光臨 生活格子 (http://bbs.105life.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