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格子

標題: 眼整型的藝術 [打印本頁]

作者: 野丫頭小翠    時間: 2009-5-5 08:34
標題: 眼整型的藝術
眼 睛 的 語 言

辨証-給我們雙眸的目的,倒底是透視? 還是盲目?
眼睛兩顆,像養在淺藍海水的黑膽石,光芒畢露;似身藏海底的瑰麗珊瑚礁,看透的往往是浮光掠影。

雙眸象徵的靈魂之窗,是人類情感與思想表達的工具,亦代表身體語言的一種型式,解讀解構皆需要智慧和歷練。自古雙眼被稱為"官學堂",主聰明與官職。
當地位不同的人見面,目光移動的情況,足可代表其內心聰慧的看法,如地位階級相近的人,要顯露善意,便會用居於下屬的溫和眼神看待對方,流露出友善的回應;成語形容的"掩目而悲",當一個人身心最脆弱之際,您最想遮掩什麼? 那就象徵性地遮掩與人溝通的第六感窗口吧。這一切似乎是從小的潛移默化環境生活教育所自然習得,而非任何教科書或老師所教導的模式。也正因為沒有系統式的學習,沒有人重視,所以每個人的收穫領悟便差異極大。


眼睛底部的網膜 (retina),比數位相機的CF卡功能還要強大,隨沖隨洗,很少故障罷工;眼睛周圍的肌肉控制它的轉動,提供全視野天生"亂瞄"的好腳架,定位迅速。
然而這些構造也有出差錯的時刻,例如斜視、鬥雞眼、色盲等等。雖然人人生而平等,但是即使樂觀如走唱[流浪到淡水]的李炳輝,也畢生不知道為什麼瞎的是他,不是別人,不是你我。眼, 帶給我們知性,感官的享受,賦予我們生活意義,相對的,我們也賦予它存在的價值。


眼 睛 的 魅 力 美
如此說來, 眼睛的明亮的確傳達出一種公認的眼神美。無論是"眼神論"或是"眼形論", 抑或者是純真, 或是堅毅, 甚至是所謂"酷"的眼睛,必須有一些客觀的事實標準可供追朔, 進而定義遵循, 甚至成為guidelines。
隨著媒體資訊傳播的發達, 自小我們看過太多各具特色的眼睛,有美有醜, 有大有小, 就是不知道由來, 所以只好稱之為"主觀"看法。流行來來去去, 只有風格歷久彌新。

我們習慣接受普通的長相身材,卻期待自己擁有獨特, 完美無瑕的"皮相"----天使臉孔, 魔鬼身材。台語的"肖想", 人人或多或少從小就這麼期盼,連父母親在小孩呱呱落地前, 沒有人不夢想自己的小孩可以有漂亮的臉臉, 可愛的笑容。
尤其是看著牆上貼著一張張明星或小孩的照片,您可以發現---心理因素惟一能影響外表的魔法時刻, 不是哈利波特, 而是天下父母心. 成長過程無非是學習欣賞自己, 愛自己, 了解自己,找到自己的特色, 傳達自信神采。


2002年國家地理頻道所要尋找的戰火中的少女, 那張擁有清澄卻流露著大時代無奈雙眸的臉龐, 令世人動容;號稱全才擁有"七個腦"的達文西 (Leonardo da Vinci) 相信: [睜開的眼睛能發出一道光, 確實射到它所注視的物體與人物上]。
因此即使賦予它超自然的狂想與崇拜亦理所當然。

相對於影響天地的巨大力量, 憤怒的眼光, 迥迥眼神, 同樣似畫過蒼穹的雷電, 燦爛卻具殺傷力。 聖經的"以眼還眼", 水滸傳形容魯智深一拳打得鄭屠戶: [眼睖裂縫, 烏珠迸出, 也似開了個彩帛舖, 紅的, 黑的, 紫的, 都蹦將出來.] 則是對憤怒的具相描述, 提供了近距離宣戰與洩忿的工具。


尼泊爾小男孩下眼瞼, 塗上一層黑色的藥性油墨, 據傳有殺菌除厄的功效, 與額頭上混合米粒, 花瓣, 顏料所製成的"帝卡", 有相輝映的醫療人體圖騰作用。眼睛在中國亦有其傳統醫療理論體系, 環環相扣, 自成一格.[目為肝之竅 精之巢 肝脈注於目], 五輪學說將眼睛及其四周, 分為目絡屬心為[血輪], 白睛為肺稱[氣輪], 黑睛是肝稱[風輪], 瞳仁歸腎稱[水輪], 上眼瞼屬胃,下眼瞼歸脾稱為[肉輪].除了有相對應的內臟六腑可供診斷治療參考之外, 還有眼睛四周的穴道, 將身體的氣做最有效之疏通利導, 如攢竹, 睛明,承泣, 瞳子鷍, 絲竹空, 魚腰等, 這樣的保健方法, 幾乎對中國人產生根深蒂固的影響。


現代人追求的所謂美的眼睛, 必須包含著神性, 靈性與真的"性"情, 多面向的作用, 而非靜謐呆滯的池塘, 必須可以讓自然光反射出光芒, 甚至是可讓他人照鏡子的程度, 在您眼戲水, 柔情似水, 汪汪動人。


作者: inachen    時間: 2009-6-8 23:28
手術完眼型目前很漂亮
右眼比較黑青
左眼眼尾到現在還會流血水
比較不腫現在
一小時冰敷一次
想到我快變電眼美人心裡就很高興






歡迎光臨 生活格子 (http://bbs.105life.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